药品名 | 氨苄西林胶囊 | 通用名称 | 氨苄西林胶囊 |
医保 | 非 | 贮藏 | 遮光,密封保存。 |
包装 | 0.25g*20粒 | 有效期 | 24个月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 |
口服。 1.成人一次0.25~0.75g(1~3粒),一日4次。 2.小儿每日剂量按体重2.mg/kg,一日2~4次。
1.血液生化与血象异常患者慎用。 2.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服用本品。 3.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西林皮肤试验。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应用本品时易发生皮疹,宜避免使用。 5.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给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1.本品与西林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皮疹是最常见的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亦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过敏性休克偶见。 2.胃肠道反应如舌炎、胃炎、恶心、呕吐、肠炎、腹泻及轻度腹痛等也较多见。 3.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于应用氨苄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少见,少数病人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1.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2.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急性发作、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3.2岁以下小儿禁用。
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胃肠及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软组织感染和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1.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2.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3.与别嘌醇合用可使氨苄西林皮疹发生率增加,尤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 4.与氯霉素合用于细菌性脑膜炎时,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两者单用时为高。 5.丙磺舒可影响利福平和肝素的代谢,使后者的毒性增大。 6.与甲氨蝶呤、磺胺药合用,丙磺舒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毒性增大。 7.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可使后者降糖效应增强。 8.丙磺舒可抑制肾小管对西林、吲哚美辛、萘普生、氯苯砜的排出,两者合用会增高上述药物的血药浓度而加大毒性。 9.与水杨酸盐和阿司匹林合用可抑制丙磺舒的作用。 10.与利尿药、吡嗪酰胺合用可增加血尿酸浓度。 11.与红霉素、四环素合用可发生相互作用。
本品对多种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有效,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西林与一些耐甲氧苯西林株)、肺炎球菌、粪链球菌以及其他链球菌属等;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布蓝汉卡他菌、埃希杆菌、克雷伯轩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厌氧菌包括脆弱杆菌。氨苄西林钠为本品中的杀菌成分,作用于细菌活性繁殖阶段,通过对细胞壁粘肽生物合成的抑制而起杀菌作用。丙磺舒为苯甲酸衍生物,它与氨苄西林竞争肾小管同一主动转运载体,抑制后者从肾小管排泄,提高氨苄西林的血药浓度,延长其血消除半衰期。
2岁以下小儿禁用。
由于生理性肾功能的衰退,用量应适当减少。
0.25g*20粒
尚不明确。
处方药
非
国产
胶囊剂
未进行相关实验且无可供参考数据。
本品主要成分为氨苄西林。化学名:6-[D(-)-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霉烷酸的三水化合物。
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10册
国药准字H43021775
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
益母草。
肉桂、广藿香叶、薄荷脑、冰片、朱砂、砂仁、丁香、豆蔻(去果皮)、檀香、木香等13味。
本品每克含主要成分糠酸莫米松1毫克,辅料为:十六-十八混合醇,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轻质液状石蜡,十二烷基硫酸钠,丙二醇,防腐剂(羟苯乙酯),纯化水。
阿胶,白术,党参,枸杞子,黄芪,熟地黄。
本品每片含左炔诺孕酮1.5毫克,辅料为淀粉、乳糖、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聚维酮、硬脂酸镁、肠溶包衣粉。
人工麝香、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肉桂、荆芥、防风、老鹳草、香加皮、积雪草、骨碎补、白芷、山柰、干姜、水杨酸甲酯、薄荷脑、冰片、樟脑、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辅料为:橡胶、松香、氧化锌、立德粉、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二甲基亚砜、抗氧剂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