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利水,滑肠,下乳,清热利湿,解毒退翳;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用法用量:3~9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等症。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疽。 用法用量:6~12g,后下。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解暑,凉血,止咳、化痰、平喘、解热,截疟。 1.清退虚热(虚热证) 用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等症,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本品乃退虚热之要药。 2.凉血除蒸(温病伤阴,夜热早凉) 用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所致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鳖甲、牡丹皮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本品辛香透散,擅长清透阴分伏热。 3.解暑(暑热外感) 用治暑日外感,发热烦渴、头痛头晕等症,常与连翘、西瓜翠衣等同用;亦可用治外感暑湿所致的寒热起伏、恶心脘闷等症,配以黄芩、茯苓等药,如蒿芩清胆汤。本品善于解暑。 4.疟疾寒热 用治缓解疟疾发作时的寒战壮热。临证时,可用大量鲜青蒿绞汁服用;或与草果、柴胡等药同用。本品乃用治疟疾之要药。 青蒿图片
可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 用于目赤肿痛、湿热痢疾、肺热咳嗽、目生翳障等症。 秦皮图片
补肺养阴,祛瘀止痛,止血。用于气阴两虚,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痹痛,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遣,煎洗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通络,止痛,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活络。 1.祛除风湿(风湿痹证,中风半身不遂)用治风湿痹痛。因本品性平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且善走四肢,无论寒热、新久痹痛皆可选用,因其性平而偏寒,对热痹尤为适宜。若中风半身不遂,单用大剂量用水煎服即能获效,或与他药配伍同用。 2.清退虚热(骨蒸潮热,疳积发热)用治骨蒸潮热、盗汗,常配伍鳖甲、青蒿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汤;用治小儿疳积发热,可与炙甘草等配伍同用,如秦艽散。本品亦为用治虚热之要药。 3.祛湿退黄(湿热黄疸)用治肝胆湿热黄疽,多与茵陈、扼子等配伍为用。本品尤以黄疸久久不退者,疗效最佳。 秦艽图片
可下气、消积、益气、续精神、开胃宽肠;用于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痢疾、烫火灼伤等症。 荞麦图片
清热、利湿、解毒、祛风、活血。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6~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经,舒筋活络,止咳化痰。 1.凉血化瘀止血(出血证)用治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尤为适宜于血热夹瘀所致的各种出血证。用治血热吐衄、崩漏等症,常与侧柏叶、生地黄等配伍为用;气虚崩漏者,每与黄芪、山茱萸等同用,如同冲汤。 2.活血通经(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证)用治瘀血阻滞所致的血瘀经闭,可单取本品与酒水煎服,或配以桃仁、红花等同用。用治跌打损伤,可单取本品浸酒内服,或与三七、乳香等配伍同用;用治风湿痹痛,常与鸡血藤、海风藤等同用。 茜草图片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补中益气,滋养强身,固肾涩精,健脾止泻。 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所致的慢性泄泻、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 固肾涩精: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耳聋耳鸣、遗精滑精、小便频数、妇女白带过多、小儿遗尿等。 芡实图片 麸炒芡实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下气,化痰,止咳,宣散风热,下气消痰。 1.降气祛痰(痰热咳喘)用治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喘胸满、咳痰黄稠量多,常配伍杏仁、桑白皮等同用,如前胡散;因性微寒,也可用治湿痰、寒痰证,常与白前配伍为用。 2.疏散风热(风热咳嗽)用治外感风热,身热头痛,咳嗽痰多等,常配伍桑叶、牛蒡子等同用;用治风寒咳嗽,配伍荆芥、紫苏等同用,如杏苏散。能宣能降是本品之特点。 前胡图片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下气,泻水,杀虫。 1.逐水退肿(水肿,鼓胀) 用治水肿、鼓胀、二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实证。本品既能泻下,又能利水,使水湿之邪从二便排出,其毒性和逐水之力较弱于甘遂、京大戟和芫花,但仍属于峻下逐水之品。 2.驱虫(蛔虫腹痛) 用治蛔虫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驱虫药同用,能促使虫体排出体外。 3.祛积通便(胃肠积滞)用治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或泻痢里急后重者。 牵牛子图片
祛风湿,壮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拘挛麻木,筋骨萎软。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止痛,消肿,祛风湿,壮筋骨。 千年健图片
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15~3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清热,解毒,明目,清肝,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风热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等症。 千里光图片
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用于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血瘀经闭;外治顽癣,赘疣。 用法用量:1~2g,去壳,去油多,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杀虫,利水,消肿,祛瘀;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宿滞,癥瘕积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疣赘,具抗肿瘤,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闭经等症。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用量: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祛风止痒,通络,止痛,降压,定惊止痉;
健脾养血,补肝益肾,消肿。
祛风,凉血,止痢,利尿,散结,明目,降压,止咳平喘。
凉血,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
清热利湿,解毒消痈,退翳明目。
利湿解毒。
祛风,解毒,退翳,清热利湿。
可利尿,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疟疾,痢疾,风湿痹痛,水肿,淋浊,咽喉肿痛,牙痛,胃痛,湿热淋浊,小便不利,痈肿,疮疖,外阴湿疹,毒蛇咬伤等症。
化湿宣气。
祛风、利湿、化瘀、解毒、止痛。
祛风利湿,消瘀解毒,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消炎止痛。
祛风除湿,行气宽中,散瘀止痛。
退热,除湿,散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消肿,止血,凉血,清肝明目,清热利湿。
行气消食,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破血,行瘀,止痛,散结,通乳。
清热,健脾,杀虫,清肺止咳。
泻热,清热解毒,明目退翳。
益气化湿。
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胆胀胁痛,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10~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肝利胆,清热利湿。
清热解毒,舒肝健胃,消炎杀菌。
清热驱风。
解毒,补肾,镇痉,祛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