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 | 芮达(帕利哌酮缓释片) | 通用名称 | 帕利哌酮缓释片 |
医保 | 乙类 | 贮藏 | 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
包装 | 6mg*28片 | 有效期 | 24个月 |
性状 | - |
芮达
帕利哌酮推荐剂量为6mg,一日一次,早上服用,超始剂量不需要进行滴定。虽然没有系统性地确立6mg以上剂量是否具有其他益处,但一般的趋势是较高剂量具有较大的疗效。但必须权衡,因为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也会相应增多。因此,某些患者可能从最高12mg/天的较高剂量中获益,而某些患者服用3mg/天的较低剂量已经足够。仅在经过临床评价后方可将剂量增加到6mg/天以上,而且间隔时间通常应大于5天。当提示需要增加剂量时,推荐采用每次3mg/天的增量增加,推荐的最大剂量是12mg/天。
会增高痴呆相关性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与安慰剂相比,使用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痴呆相关性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会增高,本品未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相关性精神病。(痴呆:精神病学术语,指精神原性(如早发性痴呆)的或由损坏脑物质的疾病(如神经梅毒或动脉硬化)引起的智力恶化。)
1.会增高痴呆相关性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2.脑血管,包括中风,痴呆相关性粗神症老年患者; 3.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4.QT间期延长; 5.迟发性运动障碍; 6.高血糖和糖尿病; 7.高催乳素血症; 8.胃肠梗阻的可能性; 9.体位性低血压和晕厥; 10.可能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 11.癫痫; 12.吞咽困难; 13.自杀; 14.阴茎异常勃性; 15.血栓性血小板减速少性紫癜; 16.体温调节功能破坏; 17.止吐作用; 18.帕金森症或存在路易氏小体性痴呆患者的敏感性增高; 19.影响代谢或血液动力学反应的疾病或病症。
已经在接受利培酮和帕利哌酮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了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其中本品属于利培酮的代谢产物,因此用于已知对帕利哌酮、利培酮或本品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中。
本品适用于帕利哌酮缓释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
1.本品应小心与其他中枢作用性药物和酒精联合使用。 2.帕利哌酮会拮抗左旋多巴和其他多巴胺激动剂的作用。 3.帕利哌酮预期不会对通过细胞色素CYP450同功酶代谢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1.药理作用:帕利哌酮是利醅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一样,帕利哌酮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是通过对中枢多巴胺2(D2)受体和5-羟色胺2(5HT2A)受体拮抗联合介导的。帕利哌酮也是α1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H1组胺受体的拮抗剂,这可能是该药物某些其他作用的原因。帕利哌酮与胆碱能毒蕈碱受体或β1-和β2-肾上腺受体无亲和力。在体外,(+)-和(-)-帕利哌酮对映体的药理学作用是相似的。 2.毒理作用: (1)遗传毒理:帕利哌酮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试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2)生殖毒性:在一项生育力试验中,经口给予帕利哌酮,剂量高达2.5mg/kg/天时,雌性大鼠生殖力未见影响。
本品在年龄
从总体上未观察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而且在老年和青年患者中,其他报告的临床经验也未显示确定的药物反应差异,但无法排除某些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性。已知该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中重度肾损害患者会出现清除率下降,该类患者应减少药物剂量。由于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下降,因此在剂量选择上应加倍小心,有时可能需要监测肾功能。
6mg*28片
在上市前试验中报告的少数病例中,估计最高摄入量为405mg。观察的体征和症状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和步态不稳。其他可能出现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帕利哌酮已知药理学作用扩大所致体征和症状,即困倦和镇静、心动过速和低血压以及QT间期延长。控制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帕利哌酮戒毒药,因此,一旦出现,应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并进行密切的医学监护,直至患者康复。
处方药
乙类
片剂
药物代谢动力学单剂量服用本品后,血浆中帕利哌酮浓度稳定升高,大约在服药后24小时到达峰浓度。在推荐剂量范围内(3mg-12mg),给药后的帕利哌酮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剂量成正比。帕利哌酮的终末半衰期大约是23小时。给予本品后,多数受试者大约在4-5天内达稳态浓度。在9mg的帕利哌酮剂量下,平均稳态峰:谷比率是1.7,范围在1.2-3.1之间。与利醅酮的速释剂相比,本品的释放特点使得其波动度极小。
帕利哌酮。
国药准字J20140066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